智能家居通信协议有哪些?Matter、Zigbee、Z-Wave、蓝牙……

2021年我回到长沙老家,第一件事是忙的装修。装修有很多遗憾,但电器方面主要是两点,一是精装房开发商送的厨电太垃圾(见《油烟机购买指南一文》,后面会单写一篇继续说);二是没有狠狠心做全屋智能化,只做了照明和清洁两部分的智能,还主要用的是米家生态的Wi-Fi和蓝牙BLE Mesh方案设备,没有用功耗更低也更稳定的Zigbee以及其他生态的产品。

这周,小米正式发布了Home Assistant的米家集成插件,标志着HA在中国用户这一大突破。似乎我家一些非米家的大家电也可以逐渐通过搭建HA平台来实现统一管理,所以折腾的心思又回来了。不过今天暂且打住,先对比一下目前智能家居主要采用的各类通信协议和连接标准,看是不是需要增加智能家居中枢设备或者转发设备。


1. Wi-Fi

简介

Wi-Fi 是一种基于 IEEE 802.11 标准的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设备中。它具有高传输速率和良好的互联网接入能力,但功耗较高,适合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设备。

不同版本

  • Wi-Fi 4 (802.11n)
    支持 2.4GHz 和 5GHz 频段,最大传输速率可达 600Mbps,适合中低速智能家居设备。

  • Wi-Fi 5 (802.11ac)
    仅支持 5GHz 频段,最大传输速率可达 1.3Gbps,适合高速设备如智能电视和流媒体设备。

  • Wi-Fi 6 (802.11ax)
    支持 2.4GHz 和 5GHz 频段,最大传输速率可达 9.6Gbps,优化了多设备并发连接的性能,适合大规模智能家居场景。

  • Wi-Fi 6E
    在 Wi-Fi 6 的基础上扩展到 6GHz 频段,提供更多信道和更低的干扰,适合高密度设备环境。

  • Wi-Fi 7

    在Wi-Fi 6的基础上从1024 QAM提升到了4096 QAM,信道频宽从160MHz翻倍到了320MHz,传输速度最快可达46.12Gbps。

对比

  • 对中枢设备的依赖:低,设备可直接连接路由器。
  • 传输速率:高(Wi-Fi 7 可达 46.12Gbps)。
  • 组网能力:支持 Mesh 网络,适合大规模组网。
  • 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强,设备可直接接入互联网。

2. Zigbee

简介

Zigbee 是一种低功耗、低速率的无线通信协议,基于 IEEE 802.15.4 标准,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中的传感器、开关和照明设备。

不同版本

  • Zigbee 3.0
    支持更广泛的设备类型和更强的互操作性,是当前主流版本。
  • Zigbee HA (Home Automation)
    专注于家庭自动化场景,支持多种智能家居设备。
  • Zigbee Green Power
    支持无电池设备,适合超低功耗应用。

对比

  • 对中枢设备的依赖:高,需要网关或中枢设备进行数据转换。
  • 传输速率:低(250kbps)。
  • 组网能力:强,支持自组网(Mesh 网络),适合大规模设备互联。
  • 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弱,需通过网关接入互联网。

3. Z-Wave

简介

Z-Wave 是一种专注于智能家居的低功耗无线通信协议,基于专有技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不同版本

  • Z-Wave 500 系列
    支持 908.42MHz 频段,传输速率为 100kbps。
  • Z-Wave Plus
    提升了设备兼容性和性能,支持更长的电池寿命和更强的安全性。
  • Z-Wave Long Range
    扩展了通信距离,适合大户型和复杂环境。

对比

  • 对中枢设备的依赖:高,需要网关或中枢设备进行数据转换。
  • 传输速率:低(100kbps)。
  • 组网能力:强,支持 Mesh 网络,适合大规模设备互联。
  • 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弱,需通过网关接入互联网。

4. Bluetooth (蓝牙)

简介

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中的音频设备、传感器和控制器。

不同版本

  • 蓝牙 4.0 (BLE)
    低功耗版本,适合传感器和开关等设备。
  • 蓝牙 5.0
    提升了传输速率和通信距离,支持 Mesh 网络。
  • 蓝牙 5.2
    进一步优化了功耗和性能,支持更复杂的应用场景。

对比

  • 对中枢设备的依赖:中,部分设备需要网关或中枢设备进行数据转换。
  • 传输速率:中(蓝牙 5.0 可达 2Mbps)。
  • 组网能力:中,支持 Mesh 网络,但规模较小。
  • 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中,部分设备需通过网关接入互联网。

5. Thread

简介

Thread 是一种基于 IPv6 的低功耗无线通信协议,专为智能家居设计,具有高安全性和自修复能力。

不同版本

  • Thread 1.x
    当前主流版本,支持 IPv6 和 Mesh 网络。

对比

  • 对中枢设备的依赖:中,部分设备需要网关或中枢设备进行数据转换。
  • 传输速率:中(250kbps)。
  • 组网能力:强,支持 Mesh 网络,适合大规模设备互联。
  • 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强,设备可直接接入互联网。

6. Matter

简介

Matter 是一种基于现有协议(如 Wi-Fi、Thread 和 Zigbee)的统一通信协议,旨在解决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不同版本

  • Matter 1.0
    2022 年发布,支持多种智能家居设备类型。

对比

  • 对中枢设备的依赖:中,部分设备需要网关或中枢设备进行数据转换。
  • 传输速率:取决于底层协议(如 Wi-Fi 或 Thread)。
  • 组网能力:强,支持 Mesh 网络,适合大规模设备互联。
  • 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强,设备可直接接入互联网。

7. KNX

简介

KNX 是一种有线/无线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楼宇自动化和智能家居中的照明、安防和 HVAC 系统。

不同版本

  • KNX IP
    支持基于 IP 的通信,适合大规模楼宇自动化。
  • KNX RF
    支持无线通信,适合家庭自动化。

对比

  • 对中枢设备的依赖:高,需要网关或中枢设备进行数据转换。
  • 传输速率:低(9.6kbps)。
  • 组网能力:强,支持大规模设备互联。
  • 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中,需通过网关接入互联网。

8. PLC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简介

PLC 是一种通过电力线传输数据的通信协议,适合无法布线的场景。

不同版本

  • HomePlug AV
    支持高速数据传输,适合家庭网络。
  • G3-PLC
    支持低功耗和长距离通信,适合智能家居。

对比

  • 对中枢设备的依赖:中,部分设备需要网关或中枢设备进行数据转换。
  • 传输速率:中(HomePlug AV 可达 200Mbps)。
  • 组网能力:中,适合固定线路场景。
  • 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中,需通过网关接入互联网。

总结对比表

协议 对中枢设备的依赖 传输速率 组网能力 接入互联网的能力
Wi-Fi 高 (46.12Gbps) 强 (Mesh)
Zigbee 低 (250kbps) 强 (Mesh)
Z-Wave 低 (100kbps) 强 (Mesh)
Bluetooth 中 (2Mbps) 中 (Mesh)
Thread 中 (250kbps) 强 (Mesh)
Matter 取决于底层协议 强 (Mesh)
KNX 低 (9.6kbps)
PLC 中 (200Mbps)

9. NB-IoT(Narrowband IoT)技术规格简介

NB-IoT(窄带物联网)是一种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专为低功耗、低速率、广覆盖的物联网应用设计。它基于蜂窝网络技术,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和高覆盖能力,广泛应用于智能抄表、环境监测、智能停车等场景。


1. 网络协议

NB-IoT 基于 3GPP 标准,使用 LTE(长期演进)技术的一个子集,工作在授权频段(如 700 MHz、800 MHz、900 MHz 等)。其网络架构与 LTE 类似,但进行了优化以适应低功耗和低速率需求。


2. 不同版本

NB-IoT 技术随着 3GPP 标准的演进不断升级,以下是其主要版本:

NB-IoT R13

  • 发布时间:2016 年

  • 特点

    • 支持单频段(如 900 MHz)。
    • 传输速率较低,上行速率约为 60-250 kbps,下行速率约为 20-200 kbps。
    • 支持 PSM(Power Saving Mode,省电模式)和 eDRX(扩展不连续接收),延长电池寿命。

NB-IoT R14

  • 发布时间:2017 年

  • 特点

    • 支持双频段(如 800 MHz 和 900 MHz)。
    • 提升了覆盖能力(增强覆盖模式,覆盖深度可达地下室)。
    • 提高了传输速率,上行速率提升至 150-500 kbps,下行速率提升至 100-300 kbps。
    • 支持定位功能(基于 Cell ID 和 A-GNSS)。

NB-IoT R15

  • 发布时间:2018 年

  • 特点

    • 支持更高的传输速率,上行速率可达 660 kbps,下行速率可达 200 kbps。
    • 支持多载波聚合,提升网络容量。
    • 优化了定位功能,支持基于 TDOA(到达时间差)的定位。

NB-IoT R16

  • 发布时间:2020 年

  • 特点

    • 进一步优化了低功耗特性。
    • 支持更高的网络容量和更低的延迟。
    • 增强了与其他 5G 技术的兼容性。

3. 对中枢设备的依赖情况

NB-IoT 设备需要依赖基站(eNodeB)进行通信,但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网关或中枢设备。数据通过基站直接传输到核心网,最终接入互联网。因此,NB-IoT 对中枢设备的依赖较低,但需要依赖运营商的蜂窝网络基础设施。


4. 传输速率

NB-IoT 的传输速率较低,适合低速率、低功耗的应用场景。以下是不同版本的传输速率范围:

  • R13:上行 60-250 kbps,下行 20-200 kbps。
  • R14:上行 150-500 kbps,下行 100-300 kbps。
  • R15:上行 660 kbps,下行 200 kbps。

5. 组网能力

NB-IoT 的组网能力较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广覆盖:NB-IoT 的覆盖范围比传统 LTE 更广,覆盖深度可达地下室和偏远地区。
  • 高连接密度:单个基站可以支持多达 10 万个 NB-IoT 设备同时连接。
  • 低功耗:支持 PSM 和 eDRX 模式,设备电池寿命可达 10 年。

6. 接入互联网的能力

NB-IoT 设备可以通过基站直接接入互联网,数据通过核心网传输到云端或服务器。由于 NB-IoT 基于蜂窝网络,因此其接入互联网的能力较强,适合需要广域覆盖和远程管理的物联网应用。


总结对比表

特性 NB-IoT R13 NB-IoT R14 NB-IoT R15 NB-IoT R16
传输速率 上行 60-250 kbps,下行 20-200 kbps 上行 150-500 kbps,下行 100-300 kbps 上行 660 kbps,下行 200 kbps 进一步优化
覆盖能力 单频段,覆盖深度一般 双频段,增强覆盖 进一步增强 进一步优化
功耗 低(PSM 和 eDRX) 更低 更低 更低
组网能力 高连接密度,广覆盖 更高连接密度,更广覆盖 更高连接密度,更广覆盖 更高连接密度,更广覆盖
接入互联网能力 强(基于蜂窝网络)

结论

不同的智能家居通信协议在传输速率、组网能力、对中枢设备的依赖以及接入互联网的能力等方面各有优劣。选择合适的协议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权衡。例如,Wi-Fi 适合高速数据传输和互联网接入,而 Zigbee 和 Z-Wave 适合低功耗和大规模组网。Matter 作为一种统一协议,有望解决不同协议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推动智能家居的进一步发展。

NB-IoT 则是一种专为低功耗、低速率、广覆盖物联网应用设计的通信技术,采用运营商网络传输,不需要依赖家庭网络即可连接互联网和工业物联网。其技术规格随着 3GPP 标准的演进不断优化,具有低功耗、广覆盖、高连接密度等优势。尽管传输速率较低,但 NB-IoT 非常适合智能抄表、环境监测、智能停车等场景,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成本和功耗,同时提供稳定的互联网接入能力。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智能家居通信协议有哪些?Matter、Zigbee、Z-Wave、蓝牙…… - Matter, Thread, Wi-Fi 7, Z-Wave, Zigbee, 智能家居, 通信协议

一叶
一叶

一个好奇的玩家,热爱生活,更热爱探索

文章: 1231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