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Mozilla基金会正式宣布将于7月8日关停其旗下运营十年的“稍后阅读”服务Pocket,这一消息引发了全球互联网用户的广泛关注。作为一款曾集成于Firefox浏览器、拥有超千万用户的标志性产品,Pocket的落幕不仅标志着“稍后阅读”工具的落寞,更凸显了Mozilla基金会的商业化窘境。作为使用过众多Linux发行版及自带FireFox浏览器的用户,我由衷地尊重Mozilla,Mozilla社区一度是我大学和刚毕业那些年里最常浏览和提交反馈的产品社区。

Pocket退场:Mozilla力不从心
Pocket的关闭并非偶然。Mozilla在公告中直言,随着网络内容消费习惯的演变,公司需将资源聚焦于Firefox浏览器的核心创新。数据显示,Pocket自2017年被Mozilla收购后,始终未能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其广告分成和付费订阅收入难以覆盖运营成本。与此同时,Firefox浏览器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唯一无巨头支持的独立浏览器,其收入高度依赖谷歌搜索的预装合作,而美国司法部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更让Mozilla的生存空间雪上加霜。
对于用户而言,Pocket的退场意味着需在2025年10月8日前导出个人数据,否则所有保存内容将被永久删除。这一决定引发了用户对数据迁移的担忧,也凸显了稍后阅读工具在数字生活中的重要性。
替代方案矩阵
为帮助用户平稳过渡,Mozilla官方推荐了Instapaper、Wallabag和Raindrop.io等替代方案,而国内市场也涌现出一批功能各异的竞品。以下是从专业视角梳理的推荐清单:
国际主流选择
- Instapaper:作为稍后阅读领域的元老级产品,其极简设计和智能文本优化功能深受用户喜爱,尤其适合深度阅读场景。
- Raindrop.io:以“全能型内容管理”著称,支持网页、文章、图片甚至社交媒体帖子的分类存储,其跨平台同步和AI标签系统极大提升了信息检索效率。
- Readwise Reader:创新性地整合了AI摘要和知识管理功能,可自动提取文章核心观点并生成思维导图,堪称学术研究者的效率神器。
国内特色方案
- Cubox:本土化程度极高的阅读工具,支持微信文章一键保存和语音笔记转写,其“每日回顾”功能通过算法推送历史收藏,助力知识内化。
- 收趣云书签:主打“全平台内容聚合”,可抓取微信公众号、知乎、B站等中文平台内容,并提供去广告阅读模式,堪称中文互联网内容消费者的刚需。
- 字节跳动豆包:作为AI驱动的跨模态工具,豆包突破了传统稍后阅读工具的局限。其“智能摘要”功能可快速提炼长文核心观点,“语音朗读”支持多角色情感化播报,更可通过“知识图谱”关联相关领域深度内容,实现从信息收集到知识管理的全链路闭环。
我的“稍后阅读”替代方案:豆包浏览器插件
说实话,我对豆包这个AI的能力是真没多少好评,无论是普通模型还是推理模型,和DeepSeek的差距都过于明显,加上字节的网络搜索很多时候依赖于今日头条和抖音,而这两个平台的内容又过于离散和不专业,因此豆包生成的结果,我向来是不太喜欢的。
但豆包浏览器插件这个产品,我觉得比豆包本身做得更好。首先其收藏功能就能够替代传统的Pocket类“稍后阅读”工具,不仅支持收藏,还可以AI整理收藏夹的内容。“稍后阅读”很多时候是因为内容太长或时间不够而无法当时阅读,AI快速总结出一个简短干练的内容,提炼重点,对于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些不带有学术性或深度知识的内容,甚至可以依赖于AI总结。
另一方面,豆包Edge和Chrome插件最近出了一个很逆天的功能,那就是外文视频网站实时字幕翻译,支持YouTube,这个功能比收藏更实用。毕竟YouTube的CC字幕和自动中文翻译,机翻味实在太浓了。字节和豆包舍得投入算力到看YouTube的国内用户群体身上,我觉得还是挺值得点赞的。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